智能时代网

智能时代网 首页 机器人 查看内容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形成自我意识?

2019-3-21 15:53| 发布者: editor| |来自: 精品新闻

摘要: 具备意识的机器也会给法律和道德带来问题。更可怕的场景是:这些机器是否可能会反抗人类,并彻底消灭我们?!

理论上说,机器几乎可以取代所有的人类工作。这将使人类免于劳苦,但也会带来诸多弊端。

没有工作,只有玩乐的生活可能会让人类退化。

此外,具备意识的机器也会给法律和道德带来问题。有意识的机器是否在法律意义上可被视为“一个人”,如果它的行为犯了错,它怎样承担责任?更可怕的场景是:这些机器是否可能会反抗人类,并彻底消灭我们?!

目前,研究人员对于这种超感知机器是否会存在尚有分歧。还有一种争论是关于机器是否可以或者应该被称为“有意识的”,就像我们对人类的看法,甚至是一些动物的意识一样。有些问题与科技有关,而另一些则与意识的本质有关。

仅仅有“意识”就够了吗?

大多数计算机科学家认为,意识是伴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征。意识涉及接受新信息,将旧信息存储和检索,并将其认知过程全部转化为感知和行动。相对于人类而言,机器能收集与存储更多的信息,快速处理庞大的数据量,从而做出复杂的决定,所以,机器将比任何人类都更加具有逻辑性,那么,终有一天机器将成为终极意识。

不过,也有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认为,许多人类行为是无法由机器计算出来的。例如,创造力,以及人们所拥有的自由感。

来自量子理论的视角

       另一个关于意识的观点来自于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物理学最深奥的理论。根据传统的哥本哈根解释,意识和现实世界是同一现实的互补方面。当一个人观察,或在物理世界的某个方面进行实验时,那个人的有意识的互动会引起明显的变化。因为它把意识作为一种假设,并且没有试图从物理学中推导出它,哥本哈根的解释可能被称为意识的“大C”观点,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东西——尽管它需要大脑才能变成现实。这种观点受到了量子理论先驱们的欢迎,比如尼尔斯波尔、维尔纳海森堡和埃尔温施罗丁格。

意识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悖论,在经过80年的争论后,这些矛盾仍未得到解决。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薛定谔猫的悖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猫被置于一种情境中,结果是它同样有可能存活或死亡——而观察本身就是使结果确定的原因。

相反的观点是,意识是从生物学中产生的,就像生物学本身从化学中产生,而化学又反过来从物理学中产生。我们把这种不那么广阔的意识概念称为“小c”。它符合神经科学家的观点,即大脑的思维过程与大脑的状态和过程是相同的。它还符合对量子理论的一种更近期的解释,其动机是试图摆脱多世界解释的悖论,在这种解释中,观察者是物理学数学的一部分。

科学哲学家相信,这些现代量子物理学观在古代哲学中有相似之处。"大C"就像吠檀多派的心智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意识是现实的基本基础,与物理世界是一样的。

相比之下,“小c”则与佛教非常相似。尽管佛陀选择不去解决意识本质的问题,但他的追随者宣称,思想和意识是由空虚或虚无产生的。

“大C”和科学发现

科学家们也在探索意识是否一直都是一个计算过程。一些学者认为,创造性的时刻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算的结果。例如,梦或幻像本应激发出Elias?Howe于1845年设计出的现代缝纫机,以及August?Kekulé在1862年发现的苯的结构。

一个案例与自学成才的印度数学家Srinivasa Ramanujan(1920年去世,享年32岁)有关。他的笔记本被遗忘了大约50年,直到1988年才被出版,笔记本中含有几千个不同领域的数学公式,没有推导过程,却远超那个时代。此外,他发现的这些公式方法仍然难以捉摸。他自己声称,在他睡着的时候,这些公式是由一位女神向他透露的。

“大C”的意识概念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它与物质的关系,以及物质和精神如何相互影响。意识本身不能改变世界,但也许它能改变量子过程演化的概率。正如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在2015年所证明的那样,观察行为会冻结甚至影响原子的运动。这很可能是对物质和思想相互作用的解释。

思想和自组织系统

意识现象有可能需要一个自我组织的系统,就像大脑的物理结构一样。如果是这样,那么当前的机器存在缺陷。

学者们不知道自适应的自组织机器是否可以被设计成和人脑一样复杂的东西,我们缺乏这样系统的数学计算理论。也许,只有生物机器才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但是,这表明人们应该(或者很快)开始研究新的生物结构,这些结构或可能变得有意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小黑屋|智能时代  精品传媒荣誉出品 ( 京ICP备19056894号-1

GMT+8, 2024-5-9 05:43 , Processed in 0.040901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