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DJI,果然说到做到。 这不,1月份CES上发布的激光雷达产品——就是表态万元以内、专为L3/L4自动驾驶打造的那一款。 现在交货了! 产品定名Tele泰览-15,500米有效感知测距,车规级标准,满足10年使用寿命要求…… 零售价8999元!现货上架,无需订货,甚至——支持12期免息分期付款。 于是乎,这下不光自动驾驶从业者激动,连特斯拉和马斯克的粉丝都很忍不住: 量产现货又便宜,马斯克你就别倔了。 激光雷达,首次进入千元级时代 泰览-15,最先在5个月前的CES 2020上发布。 但当时没人相信,可以如此快速实现现货量产,而且价格真正控制到万元以内。 当是时,DJI大疆创新内部孵化的独立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亮相,推出2款高性能、低成本、可量产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L3 / L4自动驾驶。 这次正式发售的泰览-15,就是其中之一。 官方介绍说,泰览-15激光雷达专为远距离、高精度探测打造,可感知500米外的障碍物——这对于人眼或其他传感器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并且具有体积小巧、可靠性强等优点。 而实时测距范围的扩展,可在高速行驶中为车辆带来更充足的响应时间,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系数。 官方还解释说,其价格能控制在万元以下的水平,得益于巧妙的光学系统设计。 泰览-15全套光学系统使用经过验证且易于获得的光学元件,以少量激光收发模组获取高线束扫描效果。 在工作时,泰览-15可射出多线激光同时进行高速非重复式扫描,当积分时间为0.1秒时,即可在15°圆形视场范围内扫描覆盖99.8%的区域,点云密度在等效时间内超过市面上主流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据官方介绍,产品在CES 2020亮相之后,在备产阶段,泰览-15又经过了进一步性能优化。 现在,在点云精度方面,泰览-15的角度精度达到0.03°,光束发散角低至0.12°(垂直)× 0.02°(水平)。 即使面对反射率低至10%的物体,泰览-15的探测距离仍可达到320米。500米处可探测物体的反射率要求亦由80%降低至50%。 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即使面对反射率较低的黑衣行人,泰览-15激光雷达在300米外的位置,仍可以在100ms内探测到12个点。 面对黑色SUV,可在500米以外、100ms以内探测到14个点。 这样的数据,能够满足一般算法对点云数量的要求。 并且,据Livox官方介绍,通过专用定制版固件支持,可将泰览-15激光雷达的极限量程提升至1000米。 此外,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泰览-15激光雷达采用独特的光电系统设计方案,本身无任何旋转、运动的电子器件,有效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增加激光雷达产品的稳定可靠。 其光学结构有很强的抗热变形能力,能够通过车规级(VW 80000 / ISO 16750等)温度耐久可靠性测试,满足10年车规寿命要求,MTTF达40000小时。 高密度的点云性能和可靠性等级等综合指标,亦可满足L3/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使用需求。 现货发售,12期免息分期 前面也说了,技术难、工艺难,所以即便CES发布,外界对于量产也是有疑问的。 万万没想到,大疆说到做到,而且像卖无人机一样开卖激光雷达: 国内零售价格为8999元,还专门强调——现货上架,无需订货。 根据大疆商城的信息,订单付款后10-15个工作日,即可发货。 甚至!支持12期免息分期。(手动狗头) 当然,1月发布,5个月内规模化量产发售,这样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背后原因是什么? Livox表示,通过多激光收发模组集成与封装技术(DL-Pack)、光电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高度模块化和自动化的产线设计,Livox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已经实现自动化量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说,大疆隐而未宣的是自己在硬件供应链里的经验、地位和能力。 虽然激光雷达是完全不同的硬件品类,但其实跟无人机供应链,并非完全没有交集。 一直以来,大疆虽然以无人机等产品著称于世,但其无人机产品背后,是视觉和感知等方面的软硬件功力,在大疆无人机中,就有激光雷达相关技术在应用,所以很早以前,外界就认为大疆入局激光雷达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没想到,大疆风格,一贯拿产品说话,而且说到做到——竟然如此快速实现规模化量产。 确实令人侧目。 马斯克考虑一下? 毫无疑问,8999元价格、现货发售、500米超长测距,车规级标准…… 这些特点all in one,岂能不让自动驾驶从业者激动? 但也有从业者反馈,因为视角只有15度,所以当补盲雷达可以,主雷达不实用,甚至若要环视360度,得24个…… 不过也有其他网友反对: 因为汽车核心是前后行进,不涉及横向移动,所以其实部署2个,也已经够用。 另外,还有从业者认为,大疆这款激光雷达,更主要是替代远距毫米波雷达。 然而无论如何,大疆的激光雷达确实兼顾到了实用、量产、且便宜。 同类型测距的激光雷达,知名一点的玩家,动则数十万元起步,如此一比,大疆这一刀,实在狠到无话可说。 就算一台高级辅助驾驶的汽车前后各装1个,单辆车成本也才增加1.8万元,比主动传统汽车升级个音响还便宜。 而且注意,这还不是大疆激光雷达的大客户价或规模订购价。 所以此情此景,不光自动驾驶从业者,连特斯拉和马斯克的粉丝,也忍不住了。 因为为了节省成本,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一直以来采用以视觉为主的方案,来构建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马斯克甚至表态,用激光雷达的都是大傻X。 就在不久前,他还继续为不用激光雷达而语出惊人: 360°低光视觉 + 声纳 + 前向雷达,这样的解决方案让特斯拉宛如“超人”。 但评论底下,全是网友贴出的最新特斯拉AutoPilot车祸动图,马斯克只能视而不见。 其实特斯拉和马斯克的关注者也都知道,马斯克并非对激光雷达的作用不认可,他只是觉得成本太高,而且量产太难,会拖慢特斯拉自动驾驶落地的步伐。 所以宁愿激进一点、视觉为主,马斯克也要坚持开启“阴影模式”测试推进特斯拉自动驾驶能力,说白了就是把车主当测试员。 而每一次特斯拉AutoPilot事故后,马斯克这套“坚持不用激光雷达、不搞多传感器冗余的方案”,也会一次次遭到业界批判。 并且特斯拉绝大多数“难以置信”的车祸和事故,最后调查结果,也都与AutoPilot的感知识别失误相关。 于是大疆8999元500米测距激光雷达发布,网友能不喊话马斯克吗? 国产特斯拉,如果还能配上大疆激光雷达,成本增加不多,安全性和自动驾驶能力,或许会有不小提升和更大保障。 当然,大疆激光雷达现货发售。 还有另一层不得不提的意义。 之前,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落地的阿克琉斯之踵。 “量产难”、“价格贵”,就是激光雷达的代名词。 而且之前,虽然激光雷达赛道内也有竞争,但核心供应商是创办于美国的Velodyne。 所以对于自动驾驶从业者来说,也有另一层顾虑: 大形势之下,动不动断供的前车之鉴,搞不好也会落到中国自动驾驶头上。 只是现在,大疆DJI,或许真正打消了这层顾虑。 你说呢? |
小黑屋|智能时代 精品传媒荣誉出品
( 京ICP备19056894号-1 )
GMT+8, 2023-12-11 16:47 , Processed in 0.035434 second(s), 16 queries .